登录 注册

推荐游戏:大航海家OL热血三国3九阴绝学

平台首页 | 游戏大厅 | 充值中心 | 联系客服

新开服务器
快速通道
  • 领取新手卡
  • 常见问题
  • vip公会申请
客服服务
客服邮箱:service@2393.cn
当前位置:首页 » 攻略心得 » 水煮三国 » 浏览文章
看历史不能非黑即白
时间:2009-08-28 12:11:50  来源:56玩  作者:56玩

蜀相
城乡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提起这首诗,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代诗史赞扬诸葛武侯的。不错,千百年来孔明一直是作为国人的政治偶像而倍受推崇,诚然,他为蜀国尽心竭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仅活了54岁就英年早逝。和关羽一样,他被后代人民景仰有加,这里面,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可谓功不可没!但是,正像关羽被神化了一样,诸葛亮就真的像人民印象中那么完美么?本着陈乐民老先生的读史思想“看历史不能非黑即白”,笔者也来探讨一下诸葛卧龙的功与过。

        孔明先生最大的才能体现在内政上,这一点毋庸置疑,至今还流传着的蜀锦就是他的杰作。木牛流马,更是他的一大创举,比起魏国的人才济济和吴国的豪杰辈出,蜀国可以说是诸葛亮独立支撑的,而且没有像司马懿一样的篡逆之心,可谓是忠心耿耿,不失为一代名臣,忠臣,能臣。确实值得后人尊敬。

        但是,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诸葛亮也不是没有失误,相反的,因为他的独立支撑一国,他的错误反倒是更加明显。其他人计策失误,或许会有人提出来,及早纠正,就算造成不良后果,也可能群策群力,尽力挽救,就像曹操的赤壁之败。但是蜀国呢?由于过于倚重诸葛亮,君臣都对其产生了一种过分的相信,全凭他一力决断,一旦有错,不能及时发现。一旦失策,全凭诸葛亮自己来解决,这首先就限制的国家的发展,当诸葛亮没有办法了,蜀国也就危险了,这不能不说是很大的一个隐患。当然,这也跟诸葛亮个人太出色了有关系。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诸葛亮的过。

        一、隆中对部分

        最早诸葛亮的成名之处是隆中对,我们先来看隆中对,“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这里面描写的诸葛亮活脱脱一个隐士,过去隐士虽然也有出山的先例,但总要有个君臣相择的过程吧?这里面呢?“因屏人曰``````亮答曰``````”看,多痛快,一问立即就答了,那时候的刘备实力不强,没有雄厚的家庭背景,正逢屡战屡败的关口,诸葛亮凭什么认定他是个大才呢?仅凭中山靖王之后这一顶帽子恐怕不具有说服力吧?若说被诚心感动,窃以为也不是很有力,大凡隐士,总会受到征召,仅凭别人三番四次登门就感恩戴德,这恐怕也非真正的贤人所为。那么,诸葛亮为什么会出山呢?是不是因为入世心切?不好说。

        关于天下三分的大计,历来被奉为诸葛亮的名言,但是,也正是他的大计暴露了他根本上的失误!“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虽然跨有荆益的方案是当时所能采取的最好措施,不过他忽略了一点:当年高祖是在什么形势下出汉中的?东面齐国田氏作乱,项羽挥军东进,主力不在刘邦一边,此其一;其二,刘邦先入的咸阳,对民众约法三章,更兼有先破秦者为王的约定,在民心上已经占了优势;第三,项羽击杀义帝,刘邦为其发丧,又赢得了诸侯国的好感;最后,手下还有萧何、陈平、张良``````尤其还有一个军事天才韩信!天时地利人和都占全了,所以才能在实力不及时挺得住,等待韩信的救援。而刘备不具有这一切有利条件。所以这个计策从根本上决定了刘备的失败,而如果不执行,他败得更快,这就是历史的必然性。

        再看他的计策,跨有荆益,想得很好。可是荆州是什么地方!大家看一下地图,孔明虽然想得很完美,两面钳击中原,但是荆州下游的吴国呢?北部的曹操呢?谁会放过这个交通要道?都不是笨蛋,能把这个战略要地拱手让给你一个实力最弱的军阀么?这块肥肉谁都想要,他诸葛亮守得住?后来的关羽也确实没有守住。而一失守,整个蜀国就被封锁于益州境内,进固然不易,想出也是不易!

        因此,诸葛亮的隆中对还是理想性更强一些,虽然是一个可行的办法,但是保得了一时保不了长久,更不可能借此恢复汉室。这个计策,注定了是只能保刘备一时的成功的,其做法是饮鸩止渴。

        二、出师表部分

        诸葛亮的出师表历来被人传诵,被称为忠义的代表作。“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这句话说得漂亮,是在劝告后主不要因为宫里的人亲近而有所偏袒,说得多好。“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这句话确有一些问题,虽然刘备说后主需要辅佐,阿斗也确实不成气候,但是不管怎么说他也是个皇帝啊,这可倒好,事无大小全要拿出来咨询外臣,这合适么?就算先主托孤的时候要后主事之如父,但你诸葛亮到底还只是个丞相,不好管这么紧吧。好在后主比较无能,要不然``````哼哼~~~~功高镇主可是臣子大忌!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诸葛亮自己不明白这道理么?还敢这么说话,是对自己太自信了还是其他什么因素呢?过去功臣打胜仗了,多数都不敢自夸,怕引起记恨,而诸葛亮呢?“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说得好啊,这功劳是他的,计划也是他的,为臣之道他不懂?

        总体上来看,他的出师表体现了一片赤胆忠心不假,只不过其用词太过锋芒毕露,不知谦逊,而且处处留露出一种教训的语气和皇帝说话,若不是这个皇帝有点昏庸,这个相父还能不能做得住武侯都不好说啊!忠臣不假,只是锋芒太过,有点惹人注目了``````嫉妒他的朝臣肯定大有人在,若不是他威望太高,他能善忠么?

        三、国家军事部分

        诸葛亮得到刘备的支持,总揽了蜀国的军政,是蜀国成为鼎之一足,功不可没。军事上,对西南少数民族用兵,马谡心战为上的策略造成了七擒七纵的佳话,诸葛亮为开发我国西部地区和巩固少数民族和汉族关系做出了巨大贡献。只是,一介书生掌握一切大权,不会犯错误么?答案是否定的,街亭之战中,用马谡就是一个败笔,套用兵法,对孟获时候有用,却不知道因地,因时制宜,犯了纸上谈兵的错误,这就是马谡,适合当军师却不太适合亲自挂帅,这一点刘备也说过,作为一国主要执政者,诸葛亮的用人上犯了错误。仍然是在用人上,他虽然提拔了廖化等一些人才,却对李严等很多老臣加以排斥。尤其是李严,作为法正等人去世后刘备相当倚重的老臣,才能是毋庸置疑的,要不然刘备不会在把诸葛亮找到白帝城以后还把李严也叫上托孤于他们二人,当初刘备的意思可能就是借李严来制约诸葛亮,什么“汝可取而代之”就是在试验诸葛亮的忠心罢了。诸葛亮虽然没有答应,但是后来的所作所为还是保证了他大权在握。“三年,先主疾病,严与诸葛亮并受遗诏辅少主;以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三国志说明白了,刘备让李严统领军事,这也是刘备不很信任诸葛亮军事才能的一个侧证。结果就是这样一个大臣,本应该留守中央,却被诸葛亮派到外面领军,离开了权力中心,不管诸葛亮的本意是什么,这么做客观上使他进一步大权独揽,制约更少。这一点,看他自领益州牧就知道了,当时蜀国就那一个州,诸葛亮既然内政才华横溢,海关那么多军事干什么?想办法提拔人才,委以大任啊,还偏偏要中央地方一把抓,说得好听一点是他不相信别人,说不好听``````后人是怎么说项羽来着?

        在军事上,诸葛亮的安排也有一定的书生性,前文说过了,荆州不好守,而诸葛亮呢,四处分兵,自己一部,刘备一部,关羽带人守荆州一部,当时蜀国一共才有多少兵马?10万。魏国对付它的一线部队有多少?20万。***的游击战理论都讲究集中局部优势兵力打击敌人,这是以少打多的好办法,分兵相抗并不明智。关于六出祁山的问题,诸葛亮也稍欠考虑。几次北伐,多以粮草不济而收兵,例如司马懿对诸葛亮,本来很有看头,可惜司马懿发现了诸葛亮的软肋,坚拒不出,蜀国粮尽退兵,没打起来。以诸葛亮的才华,不会不明白粮草对军队的重要性;他自己亲掌内政,不会不清楚粮草能支持多久;身为军师,打仗的兵法也不会不懂。在没有长期后勤供应的状态下。持久战没有好处,最好速战速决,诸葛亮难道不明白?既然都明白,那么在没有好的计策的时候就仓促出兵,结果屡战无功,还劳民伤财,这是他的功绩还是失误呢?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诸葛亮的北伐是不是非打不可呢?个人认为不是。诸葛亮自己都承认北伐“恐力有不逮”,面对不一定失败的防御战和打不胜的进攻战,明白人会选择哪一个呢?他自己也说“先帝知臣谨慎”,一个军事家,国家实力不强,还不能速战速决,也不敢兵行险招,想拼实力,稳扎稳打,诸葛亮自己也知道不可能战胜吧?从一开始他就应该想到蜀国是不会完成统一的。这是一开始就由国家实力决定了的,历史的车轮,不是一个人两个人就能改变的。

        综合起来看,我从来就不否认诸葛亮是个鞠躬尽瘁,赤胆忠心的名臣。只不过,由于他的地位尊崇,功高盖世,所以错误也愈加明显,也更值得我们后人借鉴。学历史,研究历史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以史鉴今,后人之所以比前人高明就是因为总结了前人的教训。笔者再次举出诸葛亮的种种不拖也绝无抹煞他的作用的意思,只不过是从个人角度总结一下自己的看法,从个人的角度解毒诸葛亮,反思他的种种作为,好的,坏的,对的,错的``````

www.2393.cn | 网页游戏大全 | 用户协议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06-2019  2393热血三国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73515号 审批文号:京新出音[2009]260号 游戏版号: ISBN 978-7-900648-36-5